截至9月7日,中原油田第九社区陆续为20个老年活动中心的45间乒乓球室和羽毛球室铺上了防滑塑胶地板,提高了老年人运动安全系数。近年来,社区以亲情关爱和引导教育为举措,着力老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,让社区成为了老同志温馨、开心、精神、耕耘、至亲的“五型”家园。
营造温馨家园
第九社区尽力满足老同志的合理需求,为老同志提供亲情化温馨服务。社区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,为11532名老同志建立了电子影像档案,设立了“需求活页”,将长期患病退休职工和空巢老人作为关注重点,每月上门服务。同时,社区在区片、楼道聘请老同志为日常信息联络员,负责向居民站提供老同志的服务需求信息。
针对辖区内空巢老人逐年增加的趋势,第九社区坚持长期开展送“爱心”进家庭、送“戏歌”进家庭、送“特长”进家庭、送“健康”进家庭等活动,组织辖区各社会化服务单位、商业网点的志愿者成立24支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队,每月在10个小区为老同志举办一次“爱·周六”为民志愿服务活动;构建“一刻钟服务圈”,接到老同志服务需求,15分钟之内赶到家中服务;平时为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提供呼叫帮助,明确“家庭医生”,每月登门给他们做理疗保健。
打造开心乐园
老同志退休后,时间比较宽裕,渴望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。为此,第九社区创造条件,为老同志提供尽可能多的文体活动场所,把社区打造成老同志的文化乐园。
社区采取多种措施,加大投入力度,新建、改建、维修老年活动室近2万平方米,达到了“八室、两场、一园地”标准,满足了老同志的文化活动需求。他们根据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和季节特点,坚持动静结合、室内与室外结合、自娱自乐与组织示范结合、晨晚练与比赛结合,组织老同志广泛开展文体比赛和才艺展示,既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,又促进了社区群众性文化繁荣,实现了“社区建舞台、居民唱大戏、天天有活动、欢笑连四季”的目标。
锻造精神田园
离开了单位,老同志们如何学习呢?如何过党的生活呢?第九社区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,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,让老同志思想常新,理想永存。
社区按照就近方便、利于管理的原则,合理设置离退休职工党组织,按期换届选举,让每个党支部始终充满活力。建立健全了老年党支部工作细则、党日活动等制度,落实了老年党支部一报两刊和活动经费。每年“七一”前夕,各老年党支部召开纪念党的生日暨表彰大会,组织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。会后,逐一上门走访慰问行动不便的老党员,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家中。同时,社区开办了20所“家庭党校”,把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向楼间庭院延伸。
为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,社区先后选树了以站为家的老干部李现庭,热心关爱青少年成长的朱启林、王天均以及仁爱义举彰显人间大爱的油田年度感动人物雷雨斌等10多名先进典型,在社区巡回作先进事迹报告。
建造耕耘庄园
不少老同志退休后不想闲着,愿意发挥余热,继续为社会作贡献。第九社区就积极为这类老同志搭建平台,使其在文明和谐建设中一展身姿。
社区注意发展在居民中威信高、热心居民工作、有一定特长的老同志担任楼栋长,负责邻里纠纷调解、环境卫生监督、民情信息收集工作;组织老同志开展“和谐单元”创建活动,为当月获得“和谐单元”称号的单元挂流动红旗、照全家福,有效增进了邻里亲情;在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中,800多名老年志愿者进小区、入楼道打扫卫生、清理杂物,擦亮家园;900多名老同志常年在小区义务巡逻执勤,在文明和谐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。目前,社区拥有老老互助队和家电维修、医疗保健等各类老年志愿者服务队140支,1300多名老同志长年坚持开展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活动,成为社区离退休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。
育造至亲孝园
社区是一个大家庭,为让老同志都有家的感觉,第九社区倾力培育至亲家园,实行精细管理,提供亲情服务,员工待老同志如亲人。
面对离退休职工队伍结构和服务需求的变化,社区全方位增强离退休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,精心开展服务方式零距离、出具手续零障碍、执行政策零差错、服务对象零投诉的活动;处理问题公心、为民办事热心、听取意见诚心、对待工作专心、遵章守纪恒心,为老同志营造了温馨和谐家园。服务中,工作人员始终是一张笑脸相迎、一把椅子让座、一杯茶水暖心、一腔热情接待、一片真诚相助、一声再见相送,极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,受到了老同志们的好评。